刘平平平
吵翻了!山东聊城冠县,一中学食堂没有座椅、全体学生需要站着吃饭!有家长看不下去,投诉学校不作为!学校回应:“这是学校的优良传统,站着吃饭对孩子好,没有必要装!”网友:不知道老师校长他们坐着吃还是站着吃?他们要是站着吃,我没意见这条新闻一经曝光,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。原本平凡的校园生活,竟然变成了“站着吃饭”的“奇观”,让人忍不住发出疑问:这是教育的倒退,还是某种“另类”的“优良传统”?更令人震惊的是,学校的官方回应竟然如此“坦然”,声称“站着吃饭对孩子好”,仿佛这是某种“锻炼意志”的新时尚。可是,真的是这样吗?我们不得不反问:孩子们的健康、尊严、权益,难道就可以用“传统”来绑架?
试想一下,站着吃饭的场景:课间铃声刚响,学生们就像被放逐的士兵一样,匆匆奔向食堂,没有座位,没有休息的空间,只能站在狭窄的空间里狼吞虎咽。这样的场景,难道还能让人联想到“温馨的家庭餐”或“轻松的校园氛围”?显然不!这更像是一场“生存的考验”,一场对孩子们身体与心理的双重考验。有人说,这是一种“锻炼意志”,但我更想知道:难道我们的孩子们就应该在这种环境下“磨炼”吗?难道他们的成长,只能在“站着吃饭”的尴尬中完成?
更令人心疼的是,那些家长的无奈和愤怒。有人站出来投诉,质问学校:为什么不改善?为什么不考虑孩子们的感受?然而,学校的回应却让人感到荒谬:“这是传统,没有必要改变。”这难道就是“传统”的真正含义?还是说,这是一种“借口”,用以掩盖管理的无作为?在这个信息快速流动、舆论高度敏感的时代,学校的“传统”竟然可以如此“不可改变”?难道我们就要接受“站着吃饭”成为新常态?
网友们的评论更是犀利:“不知道老师校长他们坐着吃还是站着吃?如果他们站着吃,我倒没意见。”一句话点出了问题的核心:领导干部的“作风”与普通学生的“待遇”形成了鲜明对比。这种“上面坐着,下面站着”的不平等,反映出的是制度的缺失还是管理的失衡?更深层次的问题是:我们是否在无形中放弃了对孩子的尊重与关爱,只为了所谓的“传统”或“节约”?
这场“站着吃饭”的风波,折射出的是一个教育体系的深层次问题:在追求所谓“传统”的名义下,我们是否忘记了最基本的人性关怀?我们是否应该用“优良传统”来掩盖管理的疏漏?更重要的是,作为社会的一份子,我们每个人都应反思:我们希望的教育,是压榨式的“意志锻炼”,还是充满温暖和尊重的成长环境?
面对这样的现象,我们不能只做旁观者。我们要发声,要让那些“传统”背后的冷漠与无作为得到关注。孩子们的笑脸、他们的未来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守护。让我们一起呼吁:还孩子们一个温暖的校园,还他们一个尊重的成长环境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