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聊城名字的由来
聊城之名始于战国时期,因地处齐国西部的“聊邑”而得名。这一名称的起源可追溯至两种说法:其一,“聊”源自流经此地的古河流“聊水”(一说“漯水”),但河流具体位置已不可考;其二,“聊”为西周时期小诸侯国名,后被齐国吞并,地名沿用至今。
作为黄河与大运河唯一交汇的城市,聊城因水系发达而享有“江北水城”之称。其古城池布局状若凤凰——光岳楼为凤身,四城门楼如凤翅,加之传说有凤凰栖落于此,故又得名“凤凰城”。明清时期,聊城依托京杭大运河成为漕运枢纽,“东昌”之名一度更为显赫,但“聊城”作为县名始终延续,1998年撤地设市后正式定名为“聊城市”。
聊城人的一日三餐
早餐:烟火气中的市井滋味
聊城人的清晨常被沙镇呱嗒的香气唤醒。这种形似长方形馅饼的面食,以烫面与呆面混合制成,内馅多为鸡蛋、猪肉或牛肉,经油炸后外皮金黄酥脆,咬下时发出“呱嗒”声响,故名。搭配高唐老豆腐更佳——嫩如凝脂的豆腐淋上琥珀色卤汁,撒香菜、胡椒,佐以八批馃子(一种油炸面食),豆香与咸鲜交融。若想体验运河风情,可尝试托板豆腐:摊主切好水豆腐置于木板上,食客手捧托板,蘸酱油、蒜泥食用,口感软嫩,豆香四溢。
午餐:运河滋养的舌尖盛宴
临清什香面是午餐首选。这道源于明清时期的面食,需准备十八种配菜(如黄瓜丝、木耳、鸡蛋饼)和两种卤汁(肉卤与柿子卤),食客按需搭配,一碗面可尝尽酸甜咸鲜。若偏爱肉食,魏氏熏鸡不可错过:选用本地麻鸡,经腌制、熏制后,肉质紧实,药香浓郁,撕成细丝佐酒或配馒头,堪称“聊城铁公鸡”。此外,东昌府区的沙镇呱嗒、临清烧麦(皮薄馅鲜,内藏米粒)也是人气之选。
晚餐:慢炖细熬的家常暖意
聊城人晚餐讲究“热乎”与实惠。张秋炖鱼以黄河鲤鱼为主料,加入茴香、花椒等佐料慢炖,鱼刺酥烂入味,汤汁浓郁,搭配玉米饼子堪称一绝。临清八大碗则是节庆必备:烧肉、炖肉、黄焖鸡等八道菜经长时间炖煮,既保留食材本味,又融合运河沿岸多元饮食文化。若想清淡些,可尝试莘县鸳鸯饼——面皮裹猪肉馅蒸制,成对售卖,寓意“比翼双飞”,口感筋道,咸香不腻。
聊城不可错过的景点
东昌湖与光岳楼:古城的山水画卷
东昌湖水域面积达6平方公里,是北方最大的城内湖泊,与古运河相连,形成“城中有湖,湖中有城”的独特景观。沿湖漫步,可欣赏湖光倒影中的光岳楼——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七年(1374年)的阁楼,高33米,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全木构阁楼之一,登楼可俯瞰古城全景。
山陕会馆:运河商帮的历史见证
位于运河西岸的山陕会馆,是清代晋商、陕商集资兴建的神庙与会馆综合体,耗时66年建成,耗银超6万两。建筑融合南北风格,木雕、石雕工艺精湛,如关帝殿内的“二龙戏珠”透雕、春秋阁的“三英战吕布”浮雕,均为艺术珍品。馆内现存19幢碑刻,记载了当年运河商贸的繁荣景象。
景阳冈与狮子楼:水浒文化的活态演绎
阳谷县的景阳冈旅游区,以《水浒传》中武松打虎故事为主题,复原了“三碗不过冈”酒肆、虎啸亭等场景,游客可体验“打虎”VR项目,或参观周边的龙山文化遗址。狮子楼则因武松斗杀西门庆的情节闻名,楼内陈列《水浒传》人物塑像,街道两侧商铺售卖武大郎烧饼、潘金莲咸菜等特色小吃,还原宋代市井风貌。
阿胶世界与龙堤岛:传统与现代的碰撞
东阿阿胶城以阿胶文化为核心,游客可参观阿胶生产线,体验古法熬胶,或在阿胶博物馆了解千年滋补历史。龙堤岛则是聊城新兴的文旅地标,北接古城,南临“水城之眼”摩天轮,湖堤上分布着鲁西烧鸽、晋面味道等特色餐厅,夜晚可乘船夜游东昌湖,欣赏两岸灯光与水幕表演。
宛园:江南园林的江北缩影
临清宛园以苏州园林为蓝本,占地110亩,园内亭台楼阁、假山池沼相映成趣,“山水诗、山水画、山水园”的设计理念贯穿其中。漫步九曲回廊,可欣赏太湖石堆砌的“云起峰”,或在“待月亭”品味“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”的意境。
聊城的魅力,藏在运河畔的烟火气里,融于古城墙的砖石纹理中。无论是清晨的呱嗒香,还是夜晚的东昌湖灯影,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2500年的时光故事。
举报